一、前期準備工作
1、編制具體施工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2、按規定辦理線路封鎖計劃,并到當地交警部門辦理公路封鎖(半封或全封)事宜。
3、在施工前應對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施工交底和分工。明確責任范圍和時間節點。
5、拆除線路之前應將既有線路按設計要求撥正。曲線道口按設計的超高度起整軌面標高。在現場打好測量基準樁。
6、線路封鎖前應按鐵路技規的規定在車站設備登記簿上登記,在施工現場設置防護。
7、基坑開挖要注意保護電纜,應在設備管理單位防護人員到場并明確電纜走向、埋深標高后方可開挖。
二、基坑開挖、基礎層處理、鋪設面板:
1、基坑開挖:
⑴.拆除線路鋼軌后,在已確定的道口鋪面長度、寬度和標高內開挖基坑。用水準儀分別對開挖基坑的各個控制點進行反復測量和校對。
⑵.新鋪道口范圍鋪面標高應比設計軌面標高抬高20~30mm,作為沉落預留量(視基礎結實程度定)。
基坑的開挖寬度為:面板寬度3m+預留量0.2~0.4m=3.2~3.4m m,同時要注意保證與線路在同一中心線。
基坑的開挖深度為:面板厚度500mm+干拌混凝土厚度150mm+干砂層厚度50mm-沉落預留量20mm=680mm。
⑶.開挖時盡量不要發生超挖的現象,且保證道碴挖松厚度均勻和深度一致。當挖到離設計標高約100mm時用人工修平(防止機械局部超挖)。
⑷.基坑開挖好后一定要用機械把挖松的道碴層夯實。如:“用挖土機抓斗拍實道碴”或“挖土機開下下基坑壓實道碴”。
2、填充基礎層(長度在鋪面寬度的基礎上再加2×3米):
⑴.首先,鋪設一層干石灰(50mm厚)填平、夯實。
⑵.然后,采用硬質填料如水泥砂漿夾碎石層(俗稱水泥穩定層,相當于C2干拌混凝土)填平、夯實。
C25干拌混凝土(按目測體積配制)配制要求:
1份水泥+1份黃砂+2份碎石(粒徑50 mm以下)比例配制。
⑶.再用干拌水泥砂漿按標高找平。
干拌水泥砂漿(按目測體積配制)配制要求:1份水泥和1份黃砂比例配制。
注:干拌水泥砂漿層鋪設好后,用澆花水壺,在鋪完的干拌水泥砂漿上適當澆點水(讓干拌水泥砂漿達到握緊能成團,扔在地下能散開的程度最好)。使干拌水泥砂漿在道口鋪面受力初期、發生合理變形時迅速地得到初凝。
⑷.干拌水泥砂漿層上面再蓋一層土工布或油氈(讓面板與干拌水泥砂漿層分開)。
3、鋪設面板:
⑴.吊面板時一定要按廠方標明的編號順序吊裝,以減少拼接誤差。
⑵.盡量用徑緯儀測中(或打中心樁拉線對中),對齊道口板的中心標識。
注:安裝過程中發生兩面板接縫高低錯落在3mm以內時可忽略不計,鋼軌緊固后、機車開過后會自然找平。
⑶.道口鋪面鋪設好后,最好讓火車先過一次(幾次更好),使整個道口口鋪面有一次均勻壓實的過程,使整個道口鋪面變得更平整,并消除施工安裝中的平整度和基礎密實度誤差。
⑷.待機車過道口鋪面、鋪面平整后,在道口鋪面二側端部預埋件上用連接鋼板板加以焊接。此舉能起到二個輔助作用。首先,道口鋪面之間平面高差更一致,防止鋪面板上下嚴重錯開使鋼軌受損。其次整個道口鋪面的整體性和穩定性更好。
三、鋪設鋼軌和道口二側線路順接段要求:
1、道口板二側范圍,按彈性過渡要求在兩側各五米五范圍內加密軌枕數量(最好選用混凝土寬枕),五米五范圍內鋪設鋼筋混凝土枕不少于10根。
2、加密順接段軌面要求略高于道口板軌面2~3mm,并且采用機搗的方法搗固兩端線路,在道口板鋪設后的十五天內不間斷地進行養護,直至軌面達到穩定為止。
3、鋼軌聯結完畢軌縫無誤后再上扣件。上扣件前必須做到對螺栓道釘進行涂油處理。
4、撤除封鎖防護消記后聯系進車壓道(有條件壓道最好)。
5、通車壓道后再一次上緊全部扣件。
6、聯結鋼板焊接好以后及時回填兩側公路溝槽,有條件的及時做好兩側公路部分的過渡段,過渡段路面要求略高于道口板上平面(可避免汽車對道口板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