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背景在微生物培養與藥敏結果指導下擬定的抗感染治療方案,是遵循循證醫學理論、提高臨床療效、防治抗菌藥物濫用、遏制耐藥菌增長的最佳途徑。本院歷年資料顯示,臨床抗菌藥物經驗性用藥比例偏高,送檢率較低,但尚無系統的調查和準確數據?;仡櫦韧Y料做送檢率調研后顯示,3年來年均送檢率在12%~18%的水平,與全國的整體狀況相比,仍處于落后水平,有較大的改善空間。難點剖析臨床使用抗菌藥物的隨意性,一直是我國普遍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我院也不例外,存在的問題涉及面廣,情況比較復雜。無指征用藥和無針對性用藥非常普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得不到解決。臨床對標本采集送檢的意識不強,對送檢的重要性了解不深。許多醫師認為送檢會增加患者富達;細菌室對標本的時效重視不夠,培養結果時間較長對臨床支持滯后。行動過程召集臨床各科室主任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召開專題會,邀請主管院長和細菌室技師參加。會議通報我院的不良現狀,強調標本采集的意義與要求。與臨床科室交流,提高認識,解惑答疑。通知再次提出要求,落實“能采必采、應采必采”的原則。強調治療使用抗菌藥物均需要送檢。制定改進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送檢率2年內達到40%,5年穩定在50%以上。申請并開展國家繼續教育項目,開展全員培訓。加強標本采集與送檢的專業培訓。強調標本采集的意義與正確方法。制定分級報告制度,引導并督促細菌室調整報告模式與加快報告時間。特別強調對感染重癥和急癥患者應加強送檢與及時報告。將送檢率指標納入質控考核。每月反饋各科室送檢率情況,對低于某百分比的科室給予通報并處罰。對送檢率偏低的科室下科室開現場會,做現場培訓,單獨交流統一認識,達成共識。結局通過培訓與督導等多方面的努力,增強了醫師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送檢意識。兩年來,標本送檢率由12%~18%提高到55%~62%。三級報告制度的實施,在提供病原菌證據方面,解決了一部分標本的時效需求。但實際工作中,由于強調快速的報告方式,常因與主管醫師聯絡中斷而需要轉述,信息傳達不暢而效果一般。案例分析本例說明提高標本送檢率需要加強宣教與干預指導,細菌室的配合極為重要。制定客觀的階段性目標更能反映實際和見到成效。改進的過程還要因地制宜,因院而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標本送檢率,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了依據,也為掌握與分析醫院微生物分布變遷奠定了支撐的基礎。
宜昌ISO9001認證如何進行過程質量審核申請注冊歐盟商標的官費是多少錢?質量管理應預防為主,圍堵為輔【hse管理體系】HSE觀察在采油廠推行的步驟是什么?注冊文萊商標流程有哪些?注冊新西蘭商標需要做好哪些準備?3c認證和ISO認證區別是什么?在哪辦理ISO三體系認證低費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