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成在线人免费视频-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OHSAS18001認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

發布時間:2025-08-22 點擊:7
OHSAS18001認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
OHSAS18001認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5.1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的步驟(1)確定組織的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2)對各項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中的危險源及其潛在風險進行辨識。(3)對與各項危險源有關的風險進行評價。(4)判定風險級別以及風險是否可允許。(5)確定重大OHS風險。(6)針對評價中需要控制的風險,制定風險控制措施。5.2 企業中存在危險源的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5.2.1 企業中存在危險源的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危險源辨識應考慮的對象是企業中存在危險源的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包括:(1)廠址。從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周圍環境、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危險源的辨識。(2)廠區平面布局。① 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生防護距離等。② 運輸線路及裝卸地點等。(3)建筑物。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通道(操作、安全、運輸、檢修等通道)、生產衛生設施。(4)組織的活動,包括臨時工作任務、相關方的活動。產品設計開發 → 采購 → 生產制造 → 測量與監控 → 交付 → 服務。(5)生產設備、裝置。(6)食堂等生活配套設施。(7)應急設施。(8)各項制度(工時制度、女職工勞保、體力勞動強度等)。(9)外出工作人員、外來工作人員的活動。5.2.2 危險源辨識中重點考慮的內容在識別危險源時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內容:(1)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特殊作業工種、特殊行業工種。(2)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危險設備、設施及工程。(3)具有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活動和情況。(4)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業活動和情況。(5)高空、特殊設備等。5.3 危險源辨識5.3.1 危險源的分類5.3.1.1 安全科學理論對危險源的分類這種分類主要是概念性的。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學理論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1)兩類危險源① 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為了防止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必須采取措施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危險源。② 第二類危險源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稱作第二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人誤)。(2)兩類危險源的關系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發生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認為: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是傷亡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5.3.1.2 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對危險源的分類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是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對危險源進行分類:(1)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① 設備、設施缺陷;② 防護缺陷;③ 電危害;④ 噪聲危害;⑤ 振動危害;⑥ 電磁危害;⑦ 運動物危害;⑧ 明火;⑨ 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⑩ 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11 粉塵與氣溶膠;12 作業環境不良;13 信號缺陷;14 標志缺陷;15 其他。(2)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① 易燃、易爆性物質;② 自燃性物質;③ 有毒物質;④ 腐蝕性物質;⑤ 其他。(3)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① 致病微生物;② 傳染病媒介物;③ 致害動物;④ 致害植物;⑤ 其他。(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① 負荷超限:體力、聽力、視力、其他負荷超限;② 健康狀況異常;③ 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④ 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⑤ 其他。(5)行為性危害因素① 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② 操作失誤:誤動作、違章作業、其他;③ 監護失誤;④ 其他。(6)其他5.3.1.3 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對危險源的分類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將危險源分為16類:(1)物體打擊;(2)車輛傷害;(3)機械傷害;(4)起重傷害;(5)觸電;(6)淹溺;(7)灼燙;(8)火災;(9)意外墜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藥爆炸;(13)化學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傷害。5.3.2 危險源的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在危險源辨識時,應考慮組織活動的三種時態、三種狀態下的各種潛在的危險。也即危險源的三種時態、三種狀態。5.3.2.1 危險源的三種時態三種時態是指過去、現在、將來。(1)過去:以往遺留的OHS問題和過去發生的OHS事故等。如過去化學品使用常發生傷人事件。(2)現在:組織現在產生的OHS問題。(3)將來:組織將來產生的OHS問題。如將來潛在的法律、法規的變化令計劃中的活動可能帶來的OHS問題,新項目引入、新產品、工藝設計時可能帶來的OHS問題等。5.3.2.2 危險源的三種狀態三種狀態是指正常、異常、緊急。(1)正常:在日常的生產條件下可能產生的OHS問題。(2)異常:在開/關機、停機、檢修等可以預見到的情況下產生的與正常狀態有較大不同的問題。例如,危險化學品貯存罐檢修時,面臨的危險比正常狀態下要多。(3)緊急:如火災、爆炸、大規模泄露、設施和儀器故障、臺風、洪水等突發情況。5.3.3 辨識危險源的步驟(1)確定組織的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2)對各項業務活動及活動場所中的危險源及其潛在風險進行辨識。5.3.4 辨識危險源的依據只要某活動(或活動的場所)有5.3.1.2章節(或5.3.1.3章節)中的任何一種情況,即判定為危險源。5.3.5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1)詢問、交談對于組織的某項工作具有經驗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從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一、二類危險源。(2)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是通過事先準備好的一系列問題,通過到現場察看和與人員交談的方式,來獲取OHS危險源的信息。(3)現場觀察通過對作業環境的現場觀察,可發現存在的危險源。從事現場觀察的人員,要求具有安全技術知識并掌握了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準。(4)查閱有關記錄查閱組織的事故、職業病的記錄,可從中發現存在的危險源。(5)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類似組織、文獻資料、專家咨詢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識出組織存在的危險源。(6)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分析組織成員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識別出有關的危險源。(7)安全檢查表(SCL)運用已編制好的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 List),對組織進行系統的安全檢查,可辨識出存在的危險源。(8)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是一種對工藝過程中的危險源實行嚴格審查和控制的技術。它是通過指導語句和標準格式尋找工藝偏差,以辨識系統存在的危險源,并確定控制危險源風險的對策。(9)事件樹分析(ETA)事件樹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是一種從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環節事件“成功(正常)”或“失?。ㄊ。钡陌l展變化過程,并預測各種可能結果的方法,即時序邏輯分析判斷方法。應用這種方法對系統各環節事件進行分析,可辨識出系統的危險源。(10)故障樹分析(FTA)故障樹分析是一種根據系統可能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事故結果,去尋找與事故發生有關的原因、條件和規律。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分析,可辨識出系統中導致事故的有關危險源。上述各種方法有著各自的優缺點,組織在辨識危險源時應采用其中的一種或多種方法。案例5-1: 危險源辨識某電子廠采用現場調查的方法辨識危險源。具體步驟如下:(1)企業牽頭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對危險源的辨識進行培訓,并組織到現場實地觀察,辨識危險源。(2)企業牽頭部門將《OHS危險源調查表》(見表5-1)發放到相關部門尤其是車間。(3)相關部門根據《OHS危險源調查表》的內容,組織人員從其活動、場所中找出能夠控制或可望施加影響的OHS危險源,填寫調查表并反饋到企業牽頭部門。(4)牽頭部門對上報的內容進行匯總、確認、登記,形成企業的《OHS危險源臺帳》(見表5-2)。(5)各相關單位及時辨識新出現的危險源報牽頭部門并進行更新。5.3.6 危險源登記經過危險源辨識,將確定大量的危險源信息。恰當地整理登記和保存這些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從有效地管理和使用這些危險源信息的角度出發,有兩種歸類匯總方法:一種是按危險源分類,如物理性危險,化學性危險等;另一種是按產生OHS問題的部門或過程歸類,如貯運、生產、研究開發、銷售、服務等。由于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應將兩者結合使用,如按第一類規類,則表中應指出危險源在什么部門或過程中;如果按第二種歸類,則應指出OHS危險源類別。OHS危險源登記清單中可能需要的主要信息條目見表5-2。OHS危險源登記清單中還可列出風險評價方法的有關信息。5.4 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5.4.1 風險評價的依據風險是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風險評價的依據來自風險的定義。風險評價的依據包括:(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發生的可能性越大,風險越大。(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頻繁程度越大,風險越大。(3)事故產生的后果——后果越大,風險越大。5.4.2 風險評價方法必須說明的是,到目前為止不存在一個絕對的風險評價標準和方法。組織應選擇適用于自身的風險評價標準和方法。無論什么方法,只要能體現持續改進的精神并且能避免重大OHS風險的遺漏,就應是適用于組織的有效方法。風險評價標準和方法應保持相對的穩定,但在相對“重大”的問題解決后,組織應適時修訂評價標準或方法。5.4.2.1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定量評價方法,是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的。D = LEC式中: D——危險源帶來的風險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員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序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1)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當用概率來表示時,絕對不可能的事件發生的概率為0;而必然發生的事件的概率為1。然而,在作系統安全考慮時,絕對不發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為地將“發生事故可能性極小”的分數定為0.1,而必然要發生的事件的分數定為10,介于這兩種情況之間的情況指定了若干個中間值,如表5-3所示。表5-3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預料6相當可能3可能,但不經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2極不可能0.1實際不可能(2)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人員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的時間越多,則危險性越大。將連續暴露在危險環境的情況定為10,而將非常罕見地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的情況定為0.5。將介于兩者之間的各種情況規定若干個中間值,如表5-4所示。表5-4 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分數值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幾次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露(3)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變化范圍很大,對傷亡事故來說,可從極小的輕傷直到多人死亡的嚴重后果。由于范圍廣闊,所以規定分數值為1~100,把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規定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規定為100,其他情況的數值均在1與100之間,如表5-5所示。表5-5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40災難,數人死亡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嚴重,重傷3重大,致殘1引人注目,需要救護(4)D——風險性分值D值求出之后,就要確定風險級別的界限值。需注意的是,風險級別的界限值并不是長期固定不變的,在不同時期,組織應根據其具體情況來確定風險級別的界限值,以體現持續改進的思想。根據經驗:① 總分在20以下被認為是低風險,這樣的風險比日常生活中騎自行車上班還要安全;② 如果風險分值到達70~160之間,那就有顯著的危險性,需要及時整改;③ 如果風險值在160~320之間,那么這是一種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高度危險環境;④ 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環境非常危險,應立即停止生產直到環境得到改善為止。風險等級的劃分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不能認為是普遍適用的,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風險等級劃分如表5-6所示。表5-6 根據風險值D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分數值風險級別危險程度>3201級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160~3202級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70~1603級顯著危險,需要整改20~704級一般危險,需要注意<205級稍有危險,可以接受5.4.2.2 風險定性評價方法(1)事故后果的嚴重性等級在進行定性風險評價時,常用嚴重性等級表示風險的嚴重程度。將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相對地定性地分成若干級,稱為事故后果的嚴重性等級。通常嚴重性等級為四級,如表5-7所示。表5-7 事故后果的嚴重性等級嚴重性等級等級說明事故后果說明舉 例Ⅰ災難的人員死亡或系統報廢◆ 死亡;◆ 致命傷害、急性不治之癥。Ⅱ嚴重的人員嚴重受傷、嚴重職業病或系統嚴重損壞◆ 截肢、嚴重骨折、中毒、復合傷害;◆ 嚴重職業癌、其他導致壽命嚴重縮短的疾病。Ⅲ輕度的人員輕度受傷、輕度職業病或系統輕度損壞◆ 劃傷、燒傷、腦震蕩、嚴重扭傷、輕微骨折;◆ 耳聾、皮炎、哮喘、與工作相關的上肢損傷、導致永久性輕微功能喪失的疾病。Ⅳ輕微的人員傷害程度和系統都輕于Ⅲ級◆ 表面損傷、輕微的割傷和擦傷、粉塵對眼睛的刺激;◆ 煩燥和刺激(如頭痛)、導致暫時性不適的疾病。(2)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等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可根據風險事件出現的頻繁程度,相對地分為若干級,稱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等級。通常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等級分為五級,如表5-8所示。表5-8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等級可能性等級說明單個項目具體發生情況總體發生情況A頻繁頻繁發生連續發生B很可能在壽命期內會出現若干次頻繁發生C有時在壽命期內有時可能發生發生若干次D極少在壽命期內不易發生,但有可能發生不易發生,但有理由可預期發生E不可能極不易發生,以至于可以認為不會發生不易發生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判斷,需考慮如下因素:① 暴露人數;② 持續暴露時間和頻率;③ 供應(如電、水)中斷;④ 設備和機械部件以及安全裝置失靈;⑤ 暴露于惡劣氣候;⑥ 個體防護用品所能提供的保護及其使用率;⑦ 人的不安全行為(不經意的錯誤或故意違反操作規程),如下述人員:◆ 不知道危險源是什么;◆ 可能不具備開展工作所需的必備知識、體能或技能;◆ 低估所暴露的風險;◆ 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3)風險的評估分級和控制① 風險的評估分級根據事故后果的嚴重性等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等級得出風險的級別。以事故后果的嚴重性等級(見表5-7)作為表的列項目,以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等級(見表5-8)作為表的行項目,制成二維表格,在行列的交點上得出風險的級別,見表5-9。表5-9 風險的評估分級確定表Ⅰ(災難的)Ⅱ(嚴重的)Ⅲ(輕度的)Ⅳ(輕微的)A(頻繁)1級1級2級3級B(很可能)1級1級2級4級C(有時)1級2級3級5級D(極少)2級3級3級5級E(不可能)3級4級4級5級表5-9中風險級別的含義:a) 1級風險(不可容許風險),指:事故潛在危險性很大,并難以控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極大,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多人傷亡的風險。b) 2級風險(重大風險),指:◆ 事故潛在危險性較大,較難控制,發生頻率較高或可能性較大,容易發生重傷或多人傷害;或者會造成多人傷亡,但事故發生可能性一般的風險?!?粉塵、噪聲、毒物作業危險程度分級達Ⅲ、Ⅳ級者。c) 3級風險(中度風險),指:◆ 雖然導致重大傷害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經常發生事故或未遂過失,潛伏有傷亡事故發生的危險。◆ 粉塵、噪聲、毒物作業危害程度分級達Ⅰ、Ⅱ級者,高溫作業危害程度分級達Ⅲ、Ⅳ級者。d) 4級風險(可容許風險),指:◆ 具有一定危險性,雖然重傷可能性極小,但有可能發生一般傷害事故的風險?!?高溫作業危害程度分級達Ⅰ、Ⅱ級者;或粉塵、噪聲、高溫、毒物作業危害程度分級為安全作業,但對職工休息和健康有影響者。e) 5級風險(可忽略風險),指:危險性小,不會傷人的風險。② 風險的分級控制表5-10 風險分級控制策劃表風險級別控制措施代號描述5級可忽視風險不須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記錄4級可容許風險可保持現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檢測來確??刂拼胧┑靡跃S持。3級中度風險應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風險,但應仔細測定并限定預防成本,并應在規定時間期限內實施風險減少措施,如現有條件不具備,可考慮長遠措施和當前簡易控制措施。在中度風險與嚴重傷害后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行進一步評價以更準確地確定傷害的可能性,確定是否需要改進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標和管理方案來降低風險。2級重大風險直至風險降低后才能開始工作。為降低風險有時必須配給大量的資源。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就應采取應急措施。應制定目標和管理方案降低風險。1級不可容許風險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若即使以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風險,就必須禁止工作。案例5-3:風險評價實例(定性評價法)5.4.3 重大OHS風險的確定與登記5.4.3.1 重大OHS風險的確定按以下準則確定重大OHS風險:(1)1級、2級、3級風險,要確定為重大OHS風險。(2)下述情況可直接確定為重大OHS風險:① 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② 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③ 曾經發生過事故,現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④ 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的錯誤,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5.4.3.2 重大OHS風險的登記重大OHS風險一旦評定確定,應予以登記(見表5-11)并傳達到有關的管理者和員工。5.4.4 風險控制策劃根據風險評價結果,策劃風險控制方式。風險控制方式包括:(1)用OHS目標和OHS管理方案進行控制。對1級、2級風險,一定要制定OHS目標和OHS管理方案。對3級風險,視情況制定OHS目標和OHS管理方案。(2)運行控制。對1級、2級、3級、4級風險,要制定運行控制程序,按程序進行管理。(3)應急控制。對于潛在的緊急風險情況,應制定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按程序進行管理。將重大OHS風險及其控制方式填入表5-11《重大OHS風險及其控制方式》表中。

國內外石化企業HSE管理體系有哪些差別?
旅行社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要求
美國FDA認證_食品安全現代化法FSMA更新
BSCI驗廠什么意思?BSCI驗廠審核常見問題、注意事項以及應對措施
ISO/TS16949:2002認證審核的基本要求
企業TS16949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過程中常見問題
辦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什么好處?
ccrc認證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