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體系】井筒施工作業現場的應急管理普遍存在哪些不足?
企業hse管理體系中的應急管理主要針對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理和事后處理的過程,應急管理可以說適用于所有企業,包括井筒施工現場作業。盡管井筒施工作業現場hse管理體系都建立了相對有效的應急管理,但是還存在以下的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1、項目hse調查還不夠全面
項目hse調查是hse管理的重要環節,施工單位應該在項目實施前圍繞項目的資源配置、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外部依托等方面認真調查,全面辨識項目實施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通過科學評價分析找出不可承受的危險因素,制定安全措施,對于風險度較高的要編制應急預,確保將一切危險有害因素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但現場運行中部分基層隊忽視目前的hse調查,尤其對于項目所在地季節性氣候、氣象信息收集不全面,對于可依托的外部救援系統不能認真的走訪了解,編寫的《HSE作業計劃書》和應急預案缺乏現場針對性。比如:在編制消防滅火應急預案是,就要對周邊的外部消防隊伍進行實地考察,光知道某某地方有個消防隊是不夠的。該消防隊有幾個中隊?一次最多能出動多少警力?有幾輛消防車?能夠撲救哪一級火災等,都要一一調查清楚,要事前溝通好,建立一套信息快捷,應對及時的互動機制。在編制工傷應急預案時,要對周邊醫療機構實地考察,搞清楚他們的救護能力,甚至要預定床位,以便緊急情況時能夠使受傷人員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救治。
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不夠全面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是進一步開展風險評價和制定應急預案的前提,這項工作決定著風險一旦失去控制,應急預案能否發揮減輕傷害和損失的作用。從現場運行情況看,部分施工單位在進行危害辨識時不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只是由管理者查閱資料,或者就近從個別村民中了解一些簡單信息,據此制定應急預案。
3、現場應急預案實在性不夠強
應急預案編寫完成,經過審核、審批后一定要在現場反復演練,通過演練檢測預案的缺陷和不足,積極改進完善,這時一個循序漸進的PDCA循環過程。部分作業隊應急預案編寫完成后不拿到現場反復演練改進,或者不及時上報部門審批、備案,導致各級預案之間接口對接不慎密,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啟動預案后各級預案之間缺乏有力的支持。
4、現場應急演習計劃比較籠統
應急演習計劃是落實安全生產“五同時”工作原則,將風險管理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的一項具體工作要求。但一些基層隊往往對此不夠重視,只是在《HSE作業計劃書》中簡單提一下,諸如“防洪防汛預案汛期每月演戲一次,其他時間每個項目演習一次”、“硫化氫中毒應急預案在含硫區每月演習一次,其他地區每季度演習一次”等,這樣的描述可以視為是管理體系文件中對于應急演習的總體要求,不能代替演戲計劃。所謂應急演習計劃應該是“在什么時候?由誰來組織?進行哪一項應急演習?”,這樣才有針對性,才便于監管和督促落實。
5、現場應急演習組織有待加強
應急演習的目的就是要確保一旦遇到風險失控就能快速啟動應急處置、相應和救援機制,要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這就要求作業隊要按照應急演習計劃定期組織演習,演習要精心策劃、嚴密組織,演習方案的設置要以項目調查為基礎,模擬場景要符合項目實際。但現場運行中部分作業隊忽視了這個過程,對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考慮不全,只是對照應急預案走一遍,不充分考慮現場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另外,人員大都不能把演習看成實際情況的語言,態度不嚴肅,甚至停留在“只做動作”,導致部分應急設施關鍵時候出現故障,甚至個別崗位人員只會講、不會操作。
應急管理是企業hse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風險控制的主要手段和途徑。井筒施工作業現場的應急管理要做到機構健全、分工明確、識別到位、科學評價、措施具體、演戲及時、處置得當,才能發揮hse管理體系中應急管理的最大作用。
企業信用等級證書哪里申請兩化融合是指什么?兩化融合標準內容有哪些?為什么做兩化融合?月薪5W的質量人什么樣?看完讓人窒息三體系認證證書在哪里可以查詢?ISO50430認證-質量分解目標及考核辦法手機網站在建設時注意哪些問題可以提升網站打開速度?華為驗廠對MES系統有哪些具體要求ISO9001/ISO14001認證不符合報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