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方法 |
簡介 |
實施步驟 |
關鍵點 |
控制 對象 |
控制點法 |
對生產過程中的關鍵部位、薄弱環節的質量特性進行重點控制的方法 |
找出影響控制點質量特性的主要因素 對主要因素規定明確控制范圍和質量要求 編制控制點的管理辦法 隨時對質量控制點的管理工作進行檢查 |
對產品質量有直接影響的關鍵項目和關鍵部位 對下道工序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產生不良品較多的項目 |
選擇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特性和工序的重要工藝 |
控制圖法 |
用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波動狀態的圖形進行控制的方法 |
通過控制點的分析找出影響質量的關鍵特性 連續的采集工序的近期數據 根據每組樣本質量特性的觀察值,求平均值 確定控制圖的中心值、上限值、下限值 繪制控制圖,把檢查的數據標在控制圖上,找出異常點,分析原因,進行改善 |
步驟 |
實施細則 |
應用工具 |
發現異常 |
◇ 檢驗過程中發現產品異常的應詳細記錄 ◇ 產品異常可參觀現場相關人員描述和個人經驗常識來判定 ◇ 有超規嫌疑的產品,應予以扣留隔離 |
檢查表 |
異常確認 |
◇ 異常確認前必須詳細了解產品的判定標準和要求 ◇ 作業人員個人可以判定的異常及時確認并知會責任部門改善 ◇ 異常不能判定的,有必要重新測量和送檢的,予以重新檢測 ◇ 異常的確認必須依據檢驗結果進行判定 |
—— |
原因分析 |
◇ 如果確有異常,質量管理人員可利用因果圖、層次圖、散布圖對異常產出和流出原因進行分析,判定異常責任單位 |
因果圖、層別法、散布圖 |
對策擬定 |
◇ 質量異常的責任單位應提出臨時及長期改善對策,具體需包括處理方式、改善對策等 ◇ 不同原因產生的異常,分別應擬定不同處理和改善方案 |
5W2H、對策表、PDCA |
對策實施 |
◇ 針對異常的項目,質量管理部需列入重點關注項目,并加以檢驗 ◇ 在對策執行過程中,質量管理員需記錄對策執行的情況及成效 |
跟蹤表、看板、管制圖 |
異常物料處理 |
◇ 首先質檢員應對不良品或嫌疑品進行追溯、標示和隔離 ◇ 質量管理員應依據會議決議、異常記錄表單、主管認可的其他處理意見對不良品進行返工或報廢處理 |
|
異常結案 |
◇ 質量管理員連續追蹤查核異常改善,如異常情況不再發生則予以結案,并對改善對策予以嚴格執行并標準化 ◇ 質量異常改善的效果不佳,仍產生質量異常現象,則需責任單位重新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及對策 |
質量異常總結報告及 作業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