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SA8000逼近,企業在人性化管理上應高度重視——應對SA8000的方法(4)
作者:鄧國軍 如何應對這把鋒利的“雙刃劍”?從總體上看,早比遲好,快比慢強,利比弊大,得比失多。以短期的陣痛換取長遠的發展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值得的。 1.增強主動應對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面對國有企業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私營企業、外資企業迅速發展的新形勢,面對企業產權新變化,面對體制轉軌和結構調整中出現的大批職工下崗、大量農民工進城、就業壓力急劇加大的新情況,特別是面對我國加入WTO并與其相關社會條款對接等一系列新課題,絕不能因噎廢食,談虎色變。從SA8000形成的過程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由來已久,其最終目的是保障勞工權利,這正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和為之奮斗的目標。所以說,推動企業承擔起應負的責任,既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又是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更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需要。為此,既不能回避,更不能敵視,而是要主動應對,并以此為契機將維權工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上。 2.乘勢推進《勞動法》的貫徹落實 SA8000遵循的首要法律依據是所在國的勞動法律。我國政府對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法律指引,我國的《勞動法》已經涵蓋了國際勞工標準的核心內容。如能嚴格依照《勞動法》辦事,我國企業通過SA8000審核是毫無問題的。但是,我國仍有不少企業特別是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勞工問題還不盡如人意。比如,有的企業污染嚴重,有害物質超標長期不予整治;有的企業缺乏應有的防護設施和裝備,工人的勞動條件和環境極差,惡性事故屢有發生;有的企業還存在招收未成年工,收繳受聘員工“押金”或身份證,搞懲戒性體罰等問題。可以說,這些有法不依的現象屢禁不止,多因缺乏剛性的壁壘性手段所致。由此看來,推行SA8000標準與貫徹執行《勞動法》如出一轍,采取壁壘性制約方式來解決勞工問題不失為治本之良策。各地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強大的反推動力,促使更多的企業介入社會責任運動。 3.要把協調勞動關系納入法制化軌道 企業的社會責任實際上是企業的法律責任,或企業在安全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之所以認定這一責任為的法律責任,是因為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基本內容是勞工標準。推行這一運動的國際法律依據,是1998年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關于工作中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我國政府、企業和工會的代表參加了這次大會并支持這一《宣言》,就有責任和義務遵守和實現這些勞工基本權利的各項原則規定。因此說:SA8000既在考驗企業,更是在考驗政府的執行水平乃至整個社會的民主、法制和文明水平。當前,應采取積極主動的對應措施,迅速改變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主要由跨國公司推動的尷尬局面。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應自覺把協調勞動關系納入法律調整的范疇,即使不申請認證,也應將人性化管理作為治企興企的政策,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式,以增強企業的公信力,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
美國能效DOE認證ISO10002投訴管理體系認證流程iso37301認證多少錢領導逼員工主動離職的10大套路CMMI有哪五種級別?兩化融合貫標認證費ISO認證的含義coc認證清關證書,肯尼亞COC認證年審所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