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申報高企常見問題
NO.1
領域不符
不少的企業無法找到完全貼合企業產品和技術的高新領域。自身的定義都沒有找準,因此在申報的材料中出現了領域選擇不對而無法通過評審的情況。
比如:第五大類的“高技術服務業”,如果不了解該領域里的細分類別,就可能選擇錯誤。
NO.2
知識產權技術含量不高
實用新型專利從申請到授權大概:5-8個月左右,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大概:26-38個月左右。大多數知識產權數量不夠,又急于申請高企的企業想保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加分最快捷的辦法就是選擇軟著申請。
企業僅為了申報高企而申請軟著,知產關聯性低,甚至軟著與研發項目和產品的關鍵技術毫無關系,這就導致企業知識產權評分不高。
NO.3
科技成果單一,關聯性差
新的工作指引對科技成果轉化形式進行了多樣化,豐富了企業將研發的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的方式,并要求年平均轉化5項以上。
此外,高新申報還需要將企業的科技成果進行描述,要描述出技術成果是什么,怎么轉化的,應用在哪個產品中,應用的效果如何,是否產生收益等等。
NO.4
企業不清楚核心指標
專家在進行高企認定評審時,注重對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包括企業知識產權(30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20分)、企業的成長性(20分),四項指標滿分為100分,綜合得分達到71分及以上為符合認定要求。
“指標打分”要求企業能夠把控重點,將復雜的信息資料(技術、財務、制度等)進行有效整合,體現出企業的創新能力。
NO.5
財務核算不規范
財務核算不規范是很多企業高企認定失敗的主要原因,常見問題有:
·研發費用含無形資產攤銷金額而財務報表中無形資產;
·會計報表沒有研發核算;
·多個研發項目的研發經費雷同;
·研發費用大于管理費用;
所以,企業財務執行人員需要認真理解和掌握研發核算管理的規則和內涵。
NO.6
企業人員資質
新的高企認定辦法在人員方面降低了要求,將科技人員與研發人員統稱為科技人員,比例要求統一為10%,取消了大專以上的學歷的限制,這些調整為企業處理人員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最新的管理辦法對于人員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人員的統計方法、企業的人力資源總體情況、科技人員的認定標準等,申報企業必須高度重視。
NO.7
團隊缺乏申報資料編寫經驗
對于中小型企業和初次申報的企業來說,對具體政策和申報過程不夠透徹以及編寫申報材料經驗不足也是一大難關。團隊缺乏實操經驗,不清楚材料具體應該怎么準備。
·研發人員不清楚研發項目怎么歸集,缺乏科學的設計和安排,照搬專利說明書;
·財務人員未設置研發支出輔助賬,數據前后不一致,企業審計報表與納稅申報表不一致未做說明;另外技術性不強,產品描述不清,科技成果佐證材料過于簡單,也會造成專家判斷認定不精準,影響申報結果。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一個專業度極高,比較復雜的申請工作,需要企業做好戰略規劃和充分準備,如果想要萬無一失,尤其是對于一些經驗不足的小微企業和新企業,尋求專業的服務平臺,進行從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管理制度、財務經費、服務構建等多個方面的評估和準備,不失為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選擇。
更多申報詳情可直接在線與客服聯系
企業高企申報的費用都包含哪些內容?盤點當下流量的各大ISO管理體系項目和適用性商標注冊出現復審應該怎么做呢?免費專利檢索入口iso20000 it服務管理體系認證證書FDA認證發布有關故意摻假(IA)規則的其他指南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在哪里辦?西班牙商標注冊申請所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