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非專利實體之外,一些真正從事生產研發的企業經常進行專利交易。一般情況下,企業購買專利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購買專利為技術開發和產品上市鋪路。企業在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不可能永遠都是原創,大多數情況下,在決定進行投入時,很多基礎的專利已經公開或授權了。為了避免將來的風險,在產品開發階段,企業一般會進行全面的專利檢索分析,確定在這個領域的關鍵專利。如果這些專利恰好又是可以轉讓的,就會提前收入囊中。例如谷歌開發手環時,就提前購買了日本一家公司的基礎專利。如果讀者感興趣的話,可以檢索下蘋果汽車相關的專利,在智能座艙領域,蘋果已經購買了大量的專利。中國不少的實業公司也會這樣做。
在產品開發前,把相關的核心專利買過來,這是企業進行專利布局的常規手段。不少企業在進行專利風險預警時或者在專利申請時,遇到相關有價值的專利,也會啟動購買程序。
第二、購買專利專門打擊競爭對手。筆者就經常遇到這種需求,很多企業會直白地問,我就是想搞哪個競爭對手,或者說遲早與哪家競爭對手會發生沖突。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專利,要提前買點專利儲備下,以備不時之需。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購買的專利不是對照自己的產品,而是直接對標競爭對手的產品,哪怕購買的專利與自己的產品毫無關系也可以,只要能打擊到競爭對手就行。這種專利就是一種防御或進攻的武器。
第三、購買專利組成專利組合進行許可。這時候企業購買專利就是為了包裝組合自己的專利池,然后想辦法許可出去,賺取許可費。比如高通就非常典型,實際上歐美有很多公司這樣操作,針對某種比較流行的產品,提前購買相關的專利組合,打造成可以廣泛許可的專利包,收取專利許可費。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購買專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會說,自己申請的專利質量不高,可能申請了一千件都不太管用,還不如關鍵時候買幾件專利,或者干脆平時不申請專利了,遇到訴訟時再買幾件專利來救急。
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實踐中購買到合適的專利無異于沙中淘金。而且購買專利經常陷入到一種悖論中,就是你想買的專利別人根本不會賣,或者價格足以把你嚇退。你不想買的專利成千上萬地堆到你面前。大多數情況下,購買都是在一堆歪瓜裂棗的備選專利中一輪輪篩選。好不容易篩選出幾個合適的,做EoU(使用證據)的時候往往又會出現多種情況。碰到那種權利要求范圍恰當、穩定、馬上能夠做出EoU的天使專利,那概率簡直太低。關鍵這樣的專利,像閃耀的鉆石,賣家自己心里也清楚,很多人也早就在盯著了。這時候不可能以低的價格買來。
不費吹灰之力就買到一件便宜又好用的專利,不能說沒有,概率實在太低。有時候要么是專利做不出EoU,根本對不上相關的產品,或者是專利中隱藏著巨大的瑕疵。后者往往更致命,有時候這種瑕疵只有申請人自己知道,但他們不可能告訴你,或者他們知道哪里有關鍵的對比文件,但是打死也不披露,或者文本中有一些問題,有時候文本中的問題也容易忽視,大家都忙著找對比文件了。
所以企業買專利這件事,無論出于哪一種目的,買到合適的專利都不會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如果指望著臨時抱佛腳,遇到危機時再購買幾件專利救急,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即使僥幸贏了一兩回合,也會是膽戰心驚的,生怕哪里會有什么貓膩。買到合適的專利比申請專利的難度和成本都要高得多。
怎樣申報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費用一般是多少新西蘭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流程有哪些?注冊海外商標的補貼注冊香港商標的流程有哪些?什么產品需要3c認證2025年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多少錢物業服務認證服務 廈門物業服務認證ISO20000什么是假冒商標?農業園藝商標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