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
來自武漢的90后知識產權青年的信
第一部分 權要布局
第二部分 說明書陳述
第三部分 細節注意與規避點
第四部分 展望與致謝
【第一部分 權要布局】
1、一開始的權要中,獨權容易把非必要技術特征寫入,如今在寫完獨權之后會重新回顧并思考每個特征是否為必特;同時,一開始拿到交底書,也會不自覺地想到能不能寫一個方法項的獨權,寫一個大面上的設備的獨權。現在,鍛煉了一年后,會兼顧多方的立場,例如客戶的需求、對比文件的公開程度、還是撰寫布局的需要,盡管偶爾存在范圍過大,但里面都涵蓋了許多因素與思考在其中,并非僅僅局限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本身。
2、一開始的從權沒有邏輯性,沒有全面構思與布局;現在會在客戶提供的交底書的技術上,不僅給出獨權的較上位特征,還會考慮將技術特征合并成一個中間層的特征,然后再下位到技術交底書中的具體方案,以增強權利要求的層次性。此外,現在還會再次挖掘小細節或者自己擴展,構思出來從權,考慮到部分客戶希望權項數量不要朝項,現在也會權衡權項方案的重要性,會將一些小的點放入說明書中。此外,從最近寫的權要中可以明顯看出來,會調整從權的引用關系和先后次序,但調整后,不夠仔細,技術特征出現的先后順序可能存在缺乏引用基礎等問題,缺乏權利要求書整體需要清楚的意識,就直接丟出去了。
3、對技術角度書的理解也變快了,能抓到改進在哪里,和發明人、IPR對接,溝通交流也嫻熟了很多。
4、當然,也不能總盯著不足之處看,好的一面在于,寫權要時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通過批注盡量的表達出來自己的構思,思考點。之前是寫10個權要出來花時間較多,現在,需要均一部分時間,用來闡述自己的思考點——批注,盡量地朝著不僅自己寫好,還要讓其他人能get到你的點的方向發展。
【第二部分 說明書陳述】
1、說明書從一開始的寫4千字覺得憋不出來了,后來能夠請以突破7千字,這和平時的OA答復的訓練是分不開的。例如有個OA寫的那個多個針孔的接電裝置,交底書中有陳述的部分,結果說明書中沒有相關文字,說明書中缺乏的這部分陳述其實可以作為與對比文件的區別點,且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但因為說明書中沒有相應記載導致無法使用這部分內容進行修改與答復。從這個OA就可以發現,需要把交底書的內容全部整合到申請文件中,把說明書寫透,寫的落地。
2、現在對于獨權部分的說明書陳述,也不超范圍地過多描述,會適當的具體的結合現有技術已經公開的部分,或者,不是本申請的發明點的部分進行陳述,避免又將獨權復制一遍,想達到言之有物的效果。并且,有益效果也會思考這僅僅從這個權要中技術特征能帶來的效果,而不是自己想當然地推導。
3、反過來看之前寫的案子,說明書寫的一塊塊地,孤立,零散的,沒有從整體進行思考。現在會在進行說明書書寫前,會提前想好下一個出現哪個權要更合適,或者哪個權要提到哪里去,自己調整從權的出場順序,以增加可讀性。同時,也用特別地,或者,例如,等進行關聯或引出。
4、現在看到裝置的時候,會想著從權要的角度寫完說明書后,再增加一段篇幅,對這個動作的過程進行逐層拆解陳述一遍這樣,自己讀著舒服,估計審查員也能更好的get到發明點的有益效果。
5、現在,具體的實施例中,自己會思考其他替代方案,圖形重新畫不太消耗時間,就會補上附圖,結合圖說明。畫圖太難,或者不用畫圖進行擴展的實施例,陳述幾句就行,這樣會顯得從權也有點設計,構思的味道,不至于是孤零零的,造成結合附圖標記再復述一遍的感覺,缺乏韻味。
6、附圖部分和標記序號這塊也會有意識的跟著說明書部分一并修改,同時對說明書部分進行標記序號進行檢查(例如,“運動件”查找為11個,“運動件21”為12個,則說明有個地方標錯了)。
這部分只寫自己常犯的錯誤
1、附圖中序號與說明書所記的不一樣,也就說,自己修改了CAD圖后,文字部分沒有跟隨過來,一并修改。
2、多出來的標點符號、錯別字,這是自己1分鐘打字50個,腦海中想著案子,權要的事情,思維想著如何組織語言,盲打,連打后,出現錯別字。標點符號的問題,在于自己復制前后文字部分造成的。
3、技術特征與技術特征的標號有幾個會出錯的,之前出現的多,是對于形式問題較為忽視的心態問題,降低了要求和標準,現在細心了很多。
4、權要中引用關系比較亂,自己對權要順序調整后,沒有在梳理檢測一遍所致。
解決辦法就是:把自己態度端正一下,自己發出之前檢查一遍,或者可以通過請同事進行形式問題互檢的方式來解決。
現在好的習慣就是,遞交系統前,會自己再檢查,校對一遍。
【第四部分 展望與致謝】
簡單擺幾個細節吧。
1、最近溝通多了許多,一些思考點不能明白的地方都會主動,積極地咨詢帶教老師或者其他同事,包括自己有其他的看法,擺事實,講道理,說出自己的思考點,溝通很愉快。
2、過年期間那個連接器的案子,第四稿的修改稿我沒收到,導致我直接從第三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耽誤許多時間,還使得與帶教老師的溝通不在一個頻道。
3、自己也處理了一段時間的案件,帶教老師一直非常用心,最近記憶猶新的就是細節較多,類似多達7、8個孔穿設連接案子,需要弄清楚哪些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部件,哪些為現有技術,哪些又可以布置在從權中。翻看這個案子的批注版的時候,覺得老師帶教很用心,層次感比較明顯,自己回顧思考之后希望能夠進行分享,既能夠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又能通過分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增進同事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進步。
感謝帶教老師!
希望大家看完本文后,于新人有一定的啟示,于老人有一定的往昔回顧,共勉。
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海南HACCP認證對企業的要求及關注要點14001認證咨詢,iso 14001認證咨詢食品添加劑的測定概述廣西在哪申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GB/T24001-2004標準中環境管理體系的任務及目的AEO認證證書全稱是什么申報中國綠色環保產品要多少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