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解本單位體系過程及運作方式,幫助自己自己更快的適應新企業的運作方式。
假設一個人員到了一家新的企業,從質量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入手,企業也是按照文件要求執行,新入職人員和企業工作流程自然可以無縫銜接;
從自身所在組織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入手,從質量手加理解各標準條款要素的規定和相互關系的實現結果。當然,目前很多單位的管理手冊是三合一或者是匹合一(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能源)甚至更多的,這就要適當的對照9001標準或者手冊當中附帶的標準和手冊對照表來理順。再聞下的,就是觀容,體會,實踐,完善(PDCA)
2、希望參與體系管理Q,質量管理方向從業。
這就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說。我倒是覺得,這個項下,完全自學是很費勁的。
理論準備。
--聽一輪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課程。毫無經驗的直接看標準很可能摸不著頭腦,如果有可能,建議間隔一段時間再聽一次,每次都有新收獲,至少我是這樣。
--通讀9001標準,對照標準以及能查找到的資料,每一個條目都可能是一個質量管理分支,首先
要學習并了解的名詞術語和基本理論脈絡。eg:可靠性、維修性、環境適應性,數據統計分析Q
--讀9000系列標準,19000.19001.19004.19011.這四個我覺得挺核心,至少前兩個要弄明白。可以擴展TS16949、GB/T 19579等。
--電級質量工程師4(質量專技術人品職,資格考試以.電級)教材可以提供其本的其礎知課
(數理統計部分可以先忽略,重要的是質量管理理論。概述,質量改進、檢測和計量)。
--再進階的理論………好吧,把你所在組織的所有專業技術基礎知識過一遍。沒有專業基礎而開展質量管理………呵呵呵,就等著實際操作層面的笑話吧。至少要了解生產過程中的基本工藝技術要求,如焊接等需確認過程的控制等等。
實踐。實踐。實踐。
好吧原諒我連用三個實踐。在我看來這個體系審核的東西,真的是實踐的玩意兒,看多少遍書都趕不上審幾次內審、跟幾次外審、關閉幾個不符合項,但偏偏這部分說起來簡單,又遠遠比理論準備的部門復雜很多,需要很多機會。我想,如果初學,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吧:
--爭取外審陪審的機會。陪審其實就是跟著跑腿、溝通協調、見證審核過程的作用。但是在陪審過程中,通過觀察國家審核員&及受審核單位的溝通,能夠收獲很多單純標準文本當中無法收獲的信息的心得。第一次很可能什么都聽不懂,但是,你會發現其中的脈絡和目前體系管理的本質實際。
--積極參與組織內審。跟著打雜也成,重點是內審組的溝通會(如果貴組織有的話)。觀察本組織有一定資歷的內審員&(往往是質量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偷師。也是一個融入組織質量管理圈的絕佳機會。
--參與組織內部管理體系文件的修訂。當然,初學的人不可能修訂質量管理手冊Q,但是從程序文件的修訂當中(不必須限于質量管理體系),可以了解所在組織在編制管理體系文件(可以是N體系合一的)的總體思路,這便于更深入的理解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的編制走向,加深對文件的理解。而往往,文件是需要集中評審的……這個機會,你懂的。
--主動參與不符合項的整改。這個其實對體系的深入理解沒啥直接的作用。但是會對用體系的邏
錯進行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如何正確的紅作,有效分析發生的原因,如何制定有針對性并可執行的
iso9001認證過程質量審核的內容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業務范圍HSE管理體系認證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淺談服務商標與商品商標的區別在哪?設備防凍措施(值得收藏)ISO37001認證咨詢CMMI V2.0與CMMI V1.3的主要區別是什么?質量檢驗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