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存在的企業安全管理問題有哪些?
風力發電是潔凈能源,發展風力發電是目前國內外電力事業發展趨勢之一。因此,為了保證風力發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風電場的企業安全管理意義重大。目前來說,風電場的企業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管理制度剛剛起步,專業人才缺乏
因為近年風電場建造的迅猛發展,風電行業當前不管從人才培養、管理經驗、技術儲藏、行業監管方面都處在初級階段,風電場現場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明顯缺乏,很多風電場不得不讓新畢業的大學生在未經訓練合格的狀況下,倉促上崗,這成為風電場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的一大危險。
2、系統相對簡單,重復設備多
風電場設備首要包含變電站、風電機組、集電線路、控制系統等,設備多是獨立的重復的設備,且自動化程度較高,所以工作量主要集中維修保護方面。
3、運營形式出現多樣化特色,管理基礎薄弱
風電場運轉與火力發電廠運轉差異較大,當前通常有三種運轉保護形式:業主自立運轉保護、托付廠家保護、第三方運轉保護。但不管那種方式,都存在機組臺數多且渙散、高空工作多,受各種惡劣的氣候影響大等諸多限制,所以照搬火電廠的管理形式并不可取,需要在參閱火電廠管理的基礎上,探索一條合適風電機組特色的企業安全管理形式,因為風電場投產時刻都相對較短,通常的新能源公司只要2-3年的管理風電場經歷,且通常風場管理人員都需身兼前期、基建、運營管理等多重任務,所以就造成了風場管理人員通常只忙于建造,通常忽略風場的正常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在規定制定、設備基礎管理方面通常是缺乏狀態,需要不斷彌補和完善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文件。由于風電場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領域,所以在管理中也需要專業化的人才,但是目前社會上這類人才還比較少,也限制了風電場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
4、設備管理存在安全隱患,事故后果較為嚴重
一些風電公司在設備安裝調試和運行過程中陸續發生過重大設備事故,造成設備損毀,并危及到人員的生命安全。例如風機倒塔、風機著火,35kV開關柜著火等不安全事件。通過對事故的分析,發現主要原因有三類:風電場管理不嚴,對風電設備的保護參數監督失控;風機廠家管理混亂,調試人員、維修人員培訓不位;設備制造質量失控,存在缺陷、隱患。
5、作業人員缺乏有效的自我防護意識
當前,在很多風電企業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員的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施工人員,尤其是一線的操作人員缺乏相應的自我防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其自身的安全防護技術不高,思想上還因安全意識的缺乏出現怕麻煩、走捷徑的僥幸心理,結果不知不覺中產生違章,這就使得作業人員在實際生產作業過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對自身進行安全防護,造成安全事故的多發。
6、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陳舊、不完善
現階段,在我國的風電企業當中,大部分企業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制度都是照搬照抄而來,缺乏企業自身的針對性和執行力,很多企業安全管理規章亟待完善。另外由于安全生產制度沒有定時更新,有些制度從建廠就已經開始實施,經過多年的發展并沒有任何改變,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企業發展的需要。有些安全生產制度已經不能對安全生產事故進行有效的預防,出現安全生產事故也不能進行很好的處理,給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和開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也給企業的安全生產留下了隱患。
7、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管
造成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監督部門及人員沒有嚴格、認真的對生產過程的安全性進行全面、仔細的監督和控制。有些監督部門及人員對生產過程的安全生產監督的認識不足,在進行監督和控制的工作過程中態度散漫、消極,不能積極、主動、有效的對生產過程開展安全監督工作。再加上對企業安全管理相關配套設施的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監督工作的不到位。例如:在一次風機大部件更換過程中,因安全監管人員幫助其他作業人員去干活,沒有認真的對這起作業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和指揮,設備上吊點損壞未及時發現,使風機大部件吊卸過程中發生墜落事故。
總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風電在近些年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其規模越來越大,生產作業越來越制度化、規范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風電行業的發展。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給企業安全管理帶來新的要求,重視和加強風電場企業安全管理,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還是國家、社會和家庭,都是事關重大的問題。
檢測跟隨“一帶一路”,讓中國質量標準走向世界[實施ITSS] 第1階段 需求分析階段iso認證機構AAA級質量服務誠信單位 證書辦理商標注冊,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如何在中國申請商標注冊?ISO9001認證內審不符合項判斷參考條款質量管理體系搭建后如何實施,如何搭建質量管理體系?aaa證書頒發機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