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召開了7月政治局會議,判斷了下半年經濟形勢,給后續工作定了調,其中有關產業政策的內容受到社會很大的關注。
從這次的會議里,可以看到中央為了解決我們產業被“卡脖子”的問題下了大決心,提出了很詳細的規劃,但是公開報道和大家的討論都放在了新能源汽車上了,真正的關鍵點反而沒怎么被發現。
那關鍵點在哪呢?其實就是會上強調的“要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前幾年媒體老講我們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00多個門類全都覆蓋了,我們什么都能生產。直到華為遇到芯片“卡脖子”,大家才意識到不是每個產業我們都能全靠自己,芯片產業里光刻機企業就這么幾家,每年產量也不高、規模也不大,但是人家就是掌握“核心科技“,你沒有,上下游就接不上。
這樣的情況在其他行業都存在,科技日報之前統計出來至少還有35項關鍵技術我們沒有掌握,其中有的很冷門,有的已經與我們密切相關,比如自動駕駛汽車會用到的”激光雷達“,當然現在已經有幾家中國企業在搞了,但這個要是沒有,那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市場化就會受很大影響。
現在再看,中央這次強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重點不在小企業,而是專精特新,為的就是要補齊整個產業生態的短板?,F在大力解決產業生態短板的問題,對我們各個地方政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0.5%、20.4%,已經超過疫情前水平。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4萬家,其中有4762家成為了行業“小巨人”。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今年以來,國家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三批支持1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這些企業加大創新投入,與行業龍頭企業協同創新。
“專精特新”相關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的中小企業。
1、從行業分布看,“專精特新”名單中的上市公司分布數量最多的行業是機械(94家)、基礎化工(48家)和醫藥生物(35家),其中這三個行業的公司市值占所有公司的比重為60%。
2、從市值分布看,“專精特新”上市公司中75%的公司市值小于100億元,其中僅3家公司已成長壯大至500億元市值以上。
3、從成立和上市年份看,“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大多成立于勞動人口紅利最好的1998-2007年的十年間,但最終80%的公司是2015年之后上市的,其中2020年以來上市的公司達134家,顯示IPO可能對于名單中的優質公司有所傾斜。
中國產業升級趨勢,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搭建“時代舞臺”?!皩>匦隆逼髽I的發展正好處于中國產業升級的大背景。
2010年以來,中國的制造業逐步從相對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的狀態逐步走出產業升級的道路,市場對此也經歷了一個從懷疑到相對更明確的認知過程。無論是實體經濟中的貿易專業化系數所反映的產業比較優勢變遷,還是資本市場呈現的新經濟跑贏老經濟,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的結構性牛市,都是中國產業升級的良好例證。
而產業升級過程中,中小企業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不僅因為中小企業占國內GDP比重相對較高,更重要的是許多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也是從中小企業成長而來,借助優惠政策培育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也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關鍵。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全球風口 中金點睛
售后服務認證辦理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呢?ISO14001認證的目標指標ISO9001培訓審核知識 第三章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全過程活動質量考核制度ISO三體系認證費用多少,需要什么材料辦理3C認證需要多少錢?如何注冊德國商標CISP注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證書辦理條件